本网站www.为广州豪尔生唯一官方信息中文发布网站

收藏我们网站地图English

  • 品牌革命性创新
    品牌革命性创新
    公司成立于2001年,技术负责人是多年全国消毒技术与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参与多项消毒领域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
  • 无忧售后服务
    无忧售后服务
    公司备有专业一流售后服务团队,从安装、调试、培训到维保,均保质快速完成,特别是24小时内快速响应,赢得客户一致好评。
  • 产品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产品安全可靠,环保节能
    豪尔生一直以来秉持以质量为中心的准则,产品性能稳定、安全可靠,均通过压力蒸汽灭菌器多项质量认证。多年以来的低故障率,为豪尔生赢得良好口碑。
  • 雄厚生产实力,高质保量快速交付
    雄厚生产实力,高质保量快速交付
    豪尔生在压力蒸汽灭菌器领域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客户的推荐,以及良好的信誉是我们销售渠道之根本。此外,我们还拥有专业的销售服务团队,为豪尔生打造一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平台。
  • 智能化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安全便捷
    智能化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安全便捷
    采用嵌入式 Linux 操作系统,内置多种操作程序全面记录灭菌过程的状态与相关的数据信息,7寸超大触摸屏,界面清晰,操作方便,硬件系统更是通过欧洲 CE 认证与 RoHS 认证,系统可储存海量历史灭菌记录,随时可查阅或者打印相关数据,可灵活设置相关灭菌参数和设备参数。

乐鱼体育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生产全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公司通过了YY/TB287-3003 idt ISO/13485:2003和GB/T 19001-2008 idt 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聚集了一批研发和制造蒸汽灭菌器的尖端人才....

more
  • 公司动态
  • 行业动态
  • more+
  1. 如何挑选到高品质的高压灭菌锅

        高压灭菌锅在医疗行业以及食品加工行业都非常常见,是普及比较广泛的高压灭菌设备之一。虽然这种灭菌设备比较常见,但是在购买的时候仍旧需要多留几个心眼,认真挑选,仔细比对,否则很容易买到价高货贱的产品。    按照灭菌需求选择款式型号。高压灭菌锅是有很多款式的,因而在购买前,一定要对市面上售卖的高压灭菌锅款式进行全面的信息搜集,最终选择一个符合自身使用情况的灭菌锅。毕竟实用才是第一位的,不能一昧追求高品质,买了最高端的回来反而不适用,无端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想要挑选到高品质的高压灭菌锅,一定要在购买之前做足功课,从生产厂家的品牌,口碑,到灭菌设备的质检,介绍资料等等,都要了解透彻之后再进行购买,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受骗几率。毕竟灭菌设备是生产设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无法保证其品质,那么给企业或者是实验工作带来的损失不是一点半点,因此一定要保证自己买到的灭菌设备品质可靠。【转自同行官网】

  2. 带着问题学规范:常用消毒剂的使用

    问题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是多少?(P154)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推荐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有400~700mg/L、1000 mg/L、2000~5000 mg/L、10000 mg/L等。而在临床工作中,为方便配制和记忆,使用500 mg/L和2000 mg/L两种浓度已基本能够满足环境物表消毒的需求。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适用于日常环境表面、中低危险性物品及被少量血液污染表面的消毒。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可达到高水平消毒,适用于被芽孢及特殊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如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被患者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10ml)污染的环境表面覆盖消毒。配制方法以原液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液为例,配制成1000ml的含氯消毒液。不同浓度含氯消毒液配制比例 配制浓度(mg/L)取原液(ml)加水量(ml)含氯消毒液:水25059951:200500109901:1001000209801:502000409601:25将高浓度的消毒液配制成低浓度的消毒液,配制公式为:预配制消毒液浓度X预配制消毒液数量/原消毒液浓度=所需原液数量问题一、含氯消毒剂常用浓度是多少?(P154)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针对不同的情况,推荐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浓度有400~700mg/L、1000 mg/L、2000~5000 mg/L、10000 mg/L等。而在临床工作中,为方便配制和记忆,使用500 mg/L和2000 mg/L两种浓度已基本能够满足环境物表消毒的需求。含有效氯500 mg/L消毒液适用于日常环境表面、中低危险性物品及被少量血液污染表面的消毒。含有效氯2000 mg/L消毒液可达到高水平消毒,适用于被芽孢及特殊病原体污染的消毒,如气性坏疽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被患者大量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10ml)污染的环境表面覆盖消毒。配制方法以原液浓度为5%的含氯消毒液为例,配制成1000ml的含氯消毒液。不同浓度含氯消毒液配制比例 配制浓度(mg/L)取原液(ml)加水量(ml)含氯消毒液:水25059951:200500109901:1001000209801:502000409601:25将高浓度的消毒液配制成低浓度的消毒液,配制公式为:预配制消毒液浓度X预配制消毒液数量/原消毒液浓度=所需原液数量例如:预配制含有效氯500mg/L(0.05%)消毒液1000ml,需要含氯消毒液多少ml?       0.05%x1000ml/5%=10ml, 10ml原液加990ml水即可配制所需溶液。泡腾消毒片的消毒方法:每片含有效氯500mg,配制500mg/L需要配制几升水,就加几片消毒片。如取1片放入装有1L水的容器内,即成为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问题二、使用中的戊二醛多长时间监测一次浓度?(P162)规范:WS 507-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GB26372-2010 《戊二醛消毒剂卫生标准》答:使用中的戊二醛浓度监测频次需要参照产品说明书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天都会再次放入新的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则每天放入器械前监测,掌握其浓度变化,低于要求浓度时停止使用;如果间隔几天才有器械放入,则只需在当天放入器械前进行监测。关于使用中消毒剂监测频率的问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区别对待。我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要求:“重复使用的消毒剂或灭菌剂配制后应测定一次浓度,每次使用前进行监测;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测定。”因为有些消毒剂(未特指戊二醛)产品说明书中不仅规定了使用天数,还同时规定了使用次数(即可消毒内镜的条数)。举例来说,某产品说明书规定消毒剂配制好以后可以连续使用14天,并且同时规定最多消毒不超过25条内镜。由于消毒前的干燥处理不可能达到完全去除残留水分,每条内镜残留的水分会不断稀释消毒剂,消毒到规定的25条内镜数量的一半时,消毒剂出现浓度不合格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求“消毒内镜数量达到说明书规定数量的一半后,应在每条内镜消毒前进行浓度测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指南》中则要求,监测的频次取决于使用频繁程度。每天使用的,每天使用前监测;不是每天使用的,在使用前监测。每天使用30次时,每使用10次监测一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戊二醛浓度监测指示卡必须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上的化学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质。指示卡启用时需要注明开启时间和打开后的有效使用时间(如120天)。问题三、皮肤消毒剂涂在皮肤上就能消毒吗?(P166)规范: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答:当然不是!皮肤消毒必须遵循规范流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才能真正达到消毒作用。无论是进行输液、外科手术还是其他有创操作,进行皮肤消毒时必须的程序,也是降低手术和有创操作相关感染风险的关键步骤。为了保证皮肤消毒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彻底的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皮肤消毒剂要视皮肤的污染情况对皮肤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洁。对于卫生情况较好,无明显肉眼可见污物的,直接消毒即可;对于卫生条件较差,有肉眼可见污物时,应先对待消毒区域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再进行皮肤消毒。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2)正确的消毒剂浓度:消毒剂使用浓度是指消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切勿将消毒剂原液错误地当做100%的浓度进行稀释使用。每种消毒剂都有其效果最优、副作用最低的消毒浓度。比如乙醇在70~75%的浓度时消毒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的乙醇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乙醇浓度过低,则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彻底将细菌杀死。(3)正确的消毒涂擦方式:肌内、皮下、静脉注射及针灸部位和各种诊疗性穿刺应以注射和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涂擦,涂擦范围直径≥5cm。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使用说明书。中央静脉导管穿刺部位涂擦范围应≥15cm或者至少大于敷料面积,涂擦2~3遍,或遵循所用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消毒应在规范的手术前皮肤准备的基础上,用浸有相应消毒剂的无菌棉球,纱布或其他代替物,以手术野为中心,由内向外(污染手术如脓肿等由外向内涂擦消毒)涂擦2~3遍,涂擦范围应在手术野并向外扩展≥15cm。(4)消毒剂足够的作时间:暴露时间是指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即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消毒剂的暴露时间不同。皮肤消毒剂的暴露时间通常为1~5分钟,或者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如果达不到暴露时间,皮肤微生物未被彻底杀灭就进行侵袭性操作,极有可能随操作器械一起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腔隙,甚至造成医院感染。不应该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来擦拭尚未干燥的消毒剂。(5)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应参照使用说明书。消毒剂一经打开,应注明开瓶日期,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方法及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天。 

  3. 紫外线消毒,是仪式感,还是真消毒 ---紫外线消毒你该了解的更多

    紫外线消毒,是仪式感,还是真消毒---紫外线消毒你该了解的更多作者:刘水桂责编:彭志亮 打开SIFIC论坛网站,经常看到同行在论坛求助以下的问题:看到这些求助的帖子,都围绕着这个问题:诊室或治疗室是否需要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而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诊室和治疗室名称、功能、设施配置要求有哪些(根据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            表1   场所名称、功能及设施配置要求场所名称功能设施配置诊室医生接待患者,对患者进行物理检查的场所。办公桌、座椅、诊疗床、隔离帘、阅片灯、手卫生设施,宜配备呼叫系统。治疗室为患者实施治疗操作,如关节腔内注射、鞘内注射、骨穿、腰穿、胸穿、换药等。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如消毒后药杯及管路)等设施配置有操作台、治疗床、物品柜、治疗车、锐(利)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治疗准备室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工作;配制药液;存放无菌物品、清洁物品、药品操作台、物(药)品柜、冰箱、治疗车、抢救车、锐(利)器盒,医疗废物桶、非医疗废物桶、手卫生设施。如果配置化疗药物应配置生物安全柜。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应配置紫外线灯备注:2017年11月1日前的治疗室概念相当于其以后的治疗准备室再来看看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中规定:“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治疗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可选用下列方法净化空气:a)通风;b)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或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其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消毒器;d)紫外线灯照射消毒;e)化学消毒。”从《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和《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中可以看出:对于诊室和治疗室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通风可以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对于通风条件不好的,可以选择紫外线灯照射或其他方式进行空气消毒。---------问题已答,以下内容为深入了解篇--------既然提到通风,我们来了解下通风的原理?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重点来说说自然通风:自然通风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实时进行通风。自然通风是在压力差驱动下的空气流动。根据压力差生产的原理,可分为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和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l   热压是室内外空气温度差引起的,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在建筑物的上部设排风口,排出室内被污染的空气,吸入室外新鲜的空气。热压的大小取决于进风口和排风口处的高度差和室内外的空气密度差。l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压力差,而风压作用则是利用建筑的迎风面和背风面之间的压力差来实现空气的流通。与风压相比,热压自然通风更能适应常变的外部风环境。在实际中,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自的作用有强有弱。由于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时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叠加。紫外线消毒空气的原理是什么呢?紫外线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DNA,通过破坏DNA结构,使之失去繁殖和自我复制的功能,还可使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臭氧,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线灯消毒以及消毒注意要点1、正确安装: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采用悬吊式或移动式安装,悬吊安装高度距地面1.8m~2.2m,便于擦拭灯管表面的灰尘。灯管安装间距均匀,使空间内辐射强度能均匀分布。灯管安装数量为平均≥1.5w/m3。2、房间进行空气消毒时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如果擦洗地面要待其干燥后再进行照射消毒,时间不少于30min。正在消毒的房间外应悬挂警示牌,紫外线灯的开关处也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3、为了保证紫外线的辐照强度,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随时擦拭。4、紫外线对无防护的眼睛和裸露的皮肤损伤大,直接照射会引发电光性眼炎、皮炎,甚至皮肤脱屑。因此,紫外线光源绝对不能直接照射到眼睛和皮肤。监测灯管辐照强度时特别注意做好自身防护。5、紫外线消毒只能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消毒时需关闭门窗,照射后房间应通风换气,6、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要定期监测辐照强度,当辐照强度低到要求值以下时,应及时更换。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有两种方法:辐照仪(物理)和指示卡(化学),选择其一即可:    1)紫外线辐照仪监测法: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调试好的辐照仪光盖打开置于紫外线灯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直到仪表数字相对稳定读值即可。紫外线辐照计至少每年经计量部门检定一次,在有效期内使用。2)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将紫外线强度指示卡色块面朝上放置在灯管中央下方垂直1m处照射1min,立刻将反应色块与标准色块进行比较,记录结果。以70μw/㎝2为界,达到或超过判定为合格。紫外线监测指示卡应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7、《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5-2011)要求紫外线杀菌灯有效寿命应≥1000h,通常情况下空气消毒器的紫外线灯管使用寿命为5000-8000h。紫外线灯的更换不是根据照射累计时间而定的,只要紫外线强度在70μw/㎝2及以上,都是有效的。也就是说1000小时是紫外线灯的最低使用寿命,而不是更换指标。 综上所述, 根据场所的通风情况,选择合适的空气消毒方法。自然通风可以保证建筑室内获得新鲜空气,带走多余的热量,又不需要消耗动力,节省能源,节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因而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空气本身缺乏细菌维持生存所需的营养物,再加上日光照射对细菌的影响,室外空气中细菌极少。定时开放门窗,通风换气,以增加空气对流,迅速使外界环境中的清洁空气替换房间内的污浊空气,可降低室内空气含菌的密度,短时间内使空气中新鲜的空气替换室内污浊的空气,可使室内空气中细菌,尘埃大大降低,达到净化目的。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场所,应用开窗通风可避免紫外线照射时的多数缺点,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医护人员接受程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开窗通风都不比紫外线照射差。参考文献[1]   医疗机构内通用医疗服务场所的命名(WS/T 527-2016)[2]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3]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4]   《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安全与卫生标准》(GB28235-2011)[5]   曹军,杨威,许光伟,等.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J].建筑设计,2015,(8):93.

  4. 促进手卫生——积跬步行千里

    作者:刘佳雯、绽丽(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持续提升手卫生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依然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程龙慧等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得出我国大陆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5.9%和66.0%。2016年10月起,我们应用PDCA管理模式,通过上下联动手卫生全员参与、营造手卫生文化氛围、完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体系、整合评价指标等多项措施,以问题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促使全院平均手卫生依从率提高了13.59%,每床日快速手消毒剂使用量增加了约7倍左右。手卫生依从率持续提高是我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和改进的重要举措。一、上下联动手卫生全员参与我院院长亲自担任手卫生形象代言人,代表管理者、医生、护士、保洁员和患者五类群体共同倡议——促进手卫生,你我共参与。二、营造手卫生文化氛围(一)2016年底制作电脑屏幕保护程序,由信息网络中心协助,完成全院所有电脑的发布实施。(二)举办世界手卫生日系列活动,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文化宣传。在手卫生日举办“我们眼中的手卫生创意涂鸦”、百人签名、网络投票等活动,得到了全院医护人员的积极响应。其中网络投票活动,在5月5日投票界面的日点击量达到7.58万次,投票数达到4.68万。三、完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体系2018年5月5日,通过世界手卫生日主题宣传暨手卫生依从性志愿观察员招募活动,组建了第一支手卫生依从性志愿观察员队伍。自此,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临床兼职人员、志愿人员三支队伍同步监测全院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体系成功建立。通过集体培训、情景模拟和一对一标化等形式控制监测数据质量,以此结合三部分观察数据,综合评价全院手卫生依从率。四、优化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工具1.2016年10月起我科室专职人员以《WHO手卫生技术参考手册》为基础优化手卫生依从性观察工作用表,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建立本院职工、实习人员、规培人员、进修人员的岗位性质队列,分别评价其队列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作为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委会主委单位,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表”向全省医疗机构推广。2.2018年6月起我院启用手机软件,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的电子化监测。一方面可避免被观察者的“霍桑效应”和“回避效应”;另一方面提交的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数据可直接在后台进行统计分析。五、建立手卫生依从率数据库2016年10月起,应用EpiData软件创建手卫生依从性观察数据模板,将纸质观察数据录入,建立手卫生依从率数据库。六、整合手卫生依从性评价指标2016年以前仅使用单一指标评价手卫生依从性。2018年1月起,启用电子调查问卷,收集临床科室手卫生用品消耗量数据。利用手卫生用品消耗量计算床日使用率。结合直接观察得到的依从率和床位使用率综合评价临床科室手卫生依从性。更客观真实掌握临床科室手卫生执行情况。七、探索手卫生用品成本分担机制以手消毒剂床日使用量标准为依据,达不到标准的成本全部由科室承担,达到标准的由医院和科室按比例进行成本分担。八、改进手卫生用品的供应模式应用手消毒剂成分和产品多样化的供应模式,形成价格竞争机制,增加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对手消毒剂的可选择性。并且为医护人员提供护肤产品(护手霜),以减少医护人员的皮损。通过以上连续干预措施的落实使医务人员手卫生理念和行为不断发生转变,时至今日,我院手卫生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手卫生促进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继续前行。参考文献:[1]程龙慧,丁洁,肖培,宗亚玲.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8,17(2):126—131.

  5. 警惕!医院床垫清洁不当会造成病人感染风险

    医院的床垫或床垫罩清洗后,若仍然有血液和其他体液留在上面或里面,会导致后续病人暴露于被感染的风险中。有报道显示,那些躺在看起来还相对干净的床或担架上的患者,身体会被先前患者留在床垫或担架上的血液渗出污染到。床套本身是为了防止病人身上的体液和其他污染物渗漏到床垫上,如果床套不够干净也没有有效消毒,或者如果因床套的不完整导致下面的床垫被污染,那么接下来的病人就会被暴露在感染的环境中(在患者交替使用中,床垫本身就不干净也没消毒)。医疗机构必须注意要使用合适的产品和清洗程序,对床套进行清洁消毒,还应该例行检查床垫和床套污染或损坏的迹象。然而,一个关键的挑战是,如果床套的完整性不能保证,所有床套供应商所建议的产品和清洗过程都可能无法将床套表面的污染物成功去除(比如使用中产生的薄弱点可能会造成渗漏)。这样的情况需要纠正。常见问题1.清洗后,仍然有血液和其他体液留在床垫或床垫罩上面或里面,导致后续病人暴露于被感染的风险中。a) 一个床或担架上的床套是用来防止体液或其他污染物进入床垫的。床套是床垫单独的组成部分,盖住床垫的上面、下面和侧面,用来保护它。b) 在房间终末消毒过程里,床套会被清洁然后消毒(用化学品擦拭或是洗涤),但是床垫本身既没有清洁也没有消毒。c) 如果床套没有被有效清洁消毒,或者在病人照护过程因床套的不完整导致下面的床垫被污染,那么接下来的病人就会被暴露在感染的环境中。2.床垫或床套清洁后依然处在污染状态,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a) 病人之间的床套清洁和消毒效果不佳。这些会发生在以下情况下:(1) 床套制造商或是租赁公司建议的清洁消毒产品和程序与FDA医疗用品处理过程不符(FDA 2015)。如果建议的清洗消毒产品和程序对于污染物不适用,床套就会在消毒后依然处于污染状态。比如说,一个用于结核杆菌的床套处理程序的产品,对于被细菌芽孢污染的床套来说,就是一个无效的消毒剂了。(2) 一个设备使用了未被建议的床套清洁消毒产品或是消毒过程。使用了不相容的产品或是消毒过程会瞬间导致对床套材料的损坏或降解。这些损坏就会导致当下一位病人使用时下面的床垫处于污染状态。使用不相容的产品或消毒过程可能是由于犯错(比如员工不知道床套的清洗消毒说明)、故意(比如因为员工无视这个说明)、或是床套制造商或租赁公司没有详细说明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相应的产品或消毒程序。b) 对床垫检查不足。这会发生在下列情况中:(1) 床垫和床套的卖家对他们的产品不提供综合的检查和预防性保养维护,也没有推荐产品合适的检查频率。结果,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是设备科可能就不会把床垫床套纳入他们的检查维护计划中。(2) 环境服务/房间清扫的工作人员在房间终末消毒时没有检查床套的外观。比如,如果他们在清洁消毒时忽视了床套损坏的迹象。(3) 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是设备科没有按照厂家建议的频率完成对床垫和床套的检查保养。c) 床和担架床套的使用超出它们的使用寿命。这会发生在如果一家健康照护中心没有跟踪床套使用寿命,或是它该更换的时间。这个工作应该属于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是设备科。3.已报道过的事件包括:a) 病人躺在看起来相对干净的床垫上,然而这个床垫上有前一个病人遗留的血液,渗出到床垫表面。在FDA的制造商和用户设备体验的一次调查中,数据包括从2008年到2018年6月,ECRI研究所找出5份关于病人血源性病原体(BBP)从受污染的床垫上暴露出来的报告。b) 床垫体液污染,没有已知的病人BBP暴露。(1) FDA在2011年到2017年6年期间收到超过700份报告关于床套没有对血液体液渗漏到床垫上起到预防保护作用的报告。(2) 在制造商和用户设备体验(MAUDE)的调查数据中,2008年到2018年期间,ECRI研究所找到307件关于床垫的体液渗入的报告,但不知道是病人的血源性病原体(BBP)还是其他病原体暴露。c) 床垫的微生物感染。在我们2018年6月MAUDE的调查中发现,有4例已确认的真菌和其它不明病原体的床垫污染。4.床垫和床套可以是一种微生物滋生的环境源,会引起病人医疗相关的感染例如,2003年Sehulster等人,2016年Yu等,2016年El Hariri Viana等,2017年Tsay等,2017年Bousquet等,2018年Cohen等人的研究。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ECRI)建议为帮助这些健康照护机构立刻降低床垫床套上体液和生物污染物的风险,我们为相关团体/科室的管理者提供以下改善措施:一、临床/生物医学工程部或设备科1.发起一个针对医院所有床垫和床套的院内检查,以确认是否有床垫床套污染。2.以适合床垫类型的方式对检查失败的床垫采取措施:a) 单件一体床垫:(1) 如果已经有或是怀疑有体液或是微生物污染的床垫,不要再覆盖一层泡沫或胶状物(2) 对于检查失败的床垫,把它视为有生物危害进行适当处理,并更换为新的床垫和床套。b) 可更换内芯的床垫:对于可更换内芯的空气泡沫混合床垫、泡沫床垫或胶体/泡沫的床垫,有可能可以只去除污染的部分,把它更换为用新的部分,并换上新的床套。c) 空气床垫:可以充分清洗消毒空气床垫内部的空气气囊后再套上新的床套。3.院内每一个未被污染的床垫和床套应有专有的辨识标签,以便辨识和追踪。标签不应该缝在床套上,它应该可以承受清洁消毒的处理程序,并且不会从床套上脱落下来。4.如果床垫和床套没有在你的检查保养计划表上,请添加上去。5.跟踪每个产品的使用寿命(如果可以估计什么时候开始用的),鉴别什么时候应该更换床垫或床套。6.考虑对床垫和床套的检查保养计划、使用寿命和更换时间进行电子化追踪。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建议不适用于租赁的床垫和床套,这些就需要租赁公司来检查了。二、环境服务/房间清扫1.检查医疗机构的床套使用说明(IFU),并且将其纳入到推荐的产品和清消程序相关的查检表中。2.培训环境服务(EVS)/房间清扫人员,让他们可以识别床套潜在的问题,包括:a)外部损坏(剪切、撕裂、裂纹、小孔、勾破、污渍,或是拉链损坏的等)b) 材料磨损c) 比一般床套晒干时间短(这可能是有体液渗透到床套中)d) 比一般床垫重的(这可能指示有体液被床垫吸收进去了)3.在相关查检表中增加床垫和床套的检查,比如:a) 床套外部(比如床套的上面和侧面)应该在每天的房间终末消毒中检查b) 如果病人有大量体液渗漏在床垫上,那么在房间终末消毒时,床垫床套的外面和里面都应该检查。4.如果检查失败,应该通知相关工作人员。三、感染预防控制1.检查床套使用说明(IFU),并确认可以使用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列表E(List E)和列表K(List K)中的至少一种产品对其进行消毒。(List E包括对结核分枝杆菌、人类艾滋病毒-1和乙型肝炎病毒有效的注册抗菌药物;List K包括可以有效对抗梭状芽孢杆菌的产品)。ECRI研究所已经公布了List E和List K列表中所有消毒剂的浓度。2.如果供应商/租赁公司不能建议有至少一种List K和List E 中的抗菌产品可以使用,就去询问他们你的机构中床套如果被血液、体液、细菌芽孢和假丝酵母菌污染时,如何进行适当的处理(CDC 2017)。四、护理方面1.使用额外的床套(衬垫/卡盘,一次性的或是可清洗的床套)加在你机构的床垫上。2.床套上有病人血液或是小便的,要提醒环境服务人员优先去做房间终末清洁,需确保这个信息以及时、可靠的方式传递,环境服务的通知应该在病人追踪系统中执行(如果有)或是用电话通知。五、材料管理或者质量保证/风险确认这些用在你机构中的衬垫/卡盘以及一次性或是可清洗的床套与你的机构中床垫床套是可以配套使用的。六、对于未来的采购在未来对床垫床套的采购中,采用技术辅助筛选/采购或者设备计划小组,ECRI建议:1.购买那些有序列号或者类似于特有辨识信息的床垫和床套。2.为床和担架购买或租借可拆卸的床套的床垫。3.从那些遵守FDA医疗设备再处理指南中的六大再处理准则的供应商那里购买或租借床上和担架上的床垫床套。4.购买或租借那些床套标签上有清洗消毒产品和程序建议的床垫。5.只从以下这些供应商中购买床垫和床套:a) 建议的抗菌剂至少有一种在EPA的List E和List K的列表中。ECRI已经公布了列表中所有List E和List K 消毒剂的浓度。b) 提供一个针对床垫和床套的全面的检查保养程序(IPM), 以及有推荐检查保养频率。6.考虑购买或租借配有可清洗床套的床垫。7.不要购买在床套外露区域,如边角和拉链遮盖处有接缝的床垫。背景说明1.在过去的五年,ECRI和FDA都已经关注床垫床套上的污染物。这些机构都分别发布了一些警告和指导性文件(可以在补充材料栏中找到),包括以下2017年11月:a) ECRI发布的2018年10大医疗技术危害3:《床垫和床套可能被患者体液和微生物污染》。b) FDA发布的《医院病床的床套:学习如何确保它们是安全的》,这篇文章更新了FDA降低床垫和床套污染风险的建议。该报告指出,在2011至2016年的6年时间里,FDA收到了700多份报告,称医院的床垫未能防止血液或体液渗入到床垫。本文中ECRI研究所提供的建议补充了2017年的FDA建议。2.我们在2019年的列表中保留了这一主题,因为我们认为仍有必要提高对这一危害的认识。一些供应商仍然没有向医疗机构提供有关特定情况下适用于其产品的合适的清洁消毒剂的信息(例如表面有血液或细菌芽孢污染)。此外,在医院层面上,对于解决患者安全的一些设施,还需要额外的管理支持。